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九州(中国)> 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正文

我校入选2024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活力TOP100

来源:教务处、科研处、各二级学院 作者:林丽珍通讯员:林丽珍责任编辑:廖远兵日期:2024-05-31点击:

5月30日,高职发展智库正式发布“2024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以下简称“活力指数排行榜”)。我校入选2024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活力TOP100(全国综合类高职院校第47名、广东省高职院校第16名、广东省综合类高职院校第8名)

据悉,“活力指数排行榜”注重成果产出导向,榜单所有数据均来自教育部、人社部等官方机构正式公布文件,数据权威、真实、可信、可查,是国内首个从职教改革视角来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活力的排行榜。“活力指数排行榜”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依据,设置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教师发展活力、学生成长活力、产教融合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活力、国际化发展活力共6个评价模块,细分20个评价维度,涉及104个评价指标。其中产教融合发展活力主要评价高等职业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绩,反映高等职业院校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有关人员表示,我校自办学以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教务处、科研处及各二级学院协同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各专业和全体教师结合资源优势精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通过产教融合落实“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等要求。

近年来,学校加强与河源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精准对接河源市中小微企业,发挥“快速成型与精密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9个省市级中心专业优势,帮扶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开发、转移转化、人才培养、智库咨询、创新创业等服务工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应用技术人才支撑。通过全力实施“129”计划,2023年荣获河源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考核优秀,培养了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4人,实现成果转化或专利转让3项;建成省级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1处,建设非遗传统技能创新工作室1个,获专利授权1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2项,获得省级非遗“双创”优秀案例2项,立项各类文化传承类项目(课题)10项,参与制订地方标准、行业标准2部,立项校级学生创业项目125项,获得省级创新创业优秀导师12人、省级创新创业奖项9项;校内省市级工程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立项各类省级课题5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EI/SCI检索论文13篇,获专利授权4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1项,技术研发覆盖企业50家,完成技术咨询和培训893人,实现横向技术服务到账300.37万元,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7892.8万元。

学校坚持立足河源、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高效履行社会服务职责,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党建工作不下线,党员行动不断线,确保社会服务不断提质增效。2023年,学校牵头15所院校、88家行业企业等共同组建河源市职业教育集团,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共建、专业建设、学生就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市县文广旅体局,市民宿行业协会等单位,成立河源市乡村文旅(民宿)产业学院,协同培养文旅人才;成立河源市研学实践教育研究院、河源客家菜非遗工作站以及5个校级产业学院。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2022年和2023年,我校共选派180多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乡镇、农村等,开展技术培训300多人次,共获得专利授权54项,实现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219.12万元,以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选派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陈艳芳到河源市双头村进行智慧农业大棚建设技术指导,深入双头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农村电商调研和直播指导,推动农村电商省级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选派胡方教授带领我校客家非遗文创团队师生党员15人奔赴和平县彭寨镇、龙川县新田镇实地调研,开展墩头蓝非遗传承和“托俚茶”营销帮扶;结合县区乡村人才发展需求,联合源城区委组织部、龙川县委组织部、连平县委组织部开展村干部大专学历提升工程,为县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