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九州(中国)> 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正文

校园文化节暨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之摄影展正式“开..

来源: 作者:admin通讯员:宣传部责任编辑:日期:2009-11-13点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到这里,找到了答案。11月12日,一场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展在我校图书馆展开,据了解,此次展览由我校共青团委员会、河源摄影网主办、摄影协会共同承办,展示时间从即日起到本月19日结束。我校高仁泽书记,学工处相关负责人,河源摄影网负责人、客家古邑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郑衍华及我校师生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展览会上,作者通过自己的镜头,完美的诠释和演绎了“客家文化”这一主题,把自己眼中的客家之情表达在图片中。客家精神、客家围屋、客家节日、客家婚姻、客家农事、客家服饰等文化味道浓郁的照片一一呈现于眼前,让观看者进一步的了解到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朴实无华和客家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实质。

学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摄影展是对客家生活形态的展示,是客家人生活形式的视觉内存,摄影者通过对客家人生活内容的拍摄,记录客家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客家的习俗和特色,透视出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客家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勤劳朴实的品格。他说,摄影,作为一种创作性的艺术、一种形象化的宣传,可以突破语言障碍,超越地域和时空,达到“一图胜万言”的强烈视觉效果,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此次摄影展的初衷,就是要依托河源市客家古都的优势,通过摄影者敏锐的视觉、真挚的感情、高超的技艺,深入景点、城市、农村采风,为我们展示河源的客家的民族风情,体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悉,此次展览的作品共计62幅,其中学生作品占了10多幅,我校师生的作品占了一半。活动旨在鼓励大家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激发大家深入研究客家文化,也为即将在河源召开的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营造热烈气氛。

扩展阅读:

一:河源客家来源

河源原为古龙川属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派兵平定岭南后设龙川县,由平定岭南副将赵佗任龙川县令。之后,受南海郡尉任嚣所托,主南海郡事,公元前204年,为防中原战乱祸及岭南,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南越国延续93年,其中赵佗执位67年。赵佗任龙川县令和建立南越国,为岭南的开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带来了中原文化,改变了岭南百越人过去野蛮落后的风俗;他施行“与越杂居”、“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汉人与百越各民族的融合;他将几十万军队留驻在岭南,成为南迁的第一批北方移民,为后来历代中原人迁入岭南打下了基础。赵佗在任龙川县令时,为解决驻在这里的将士兵卒缝补浆洗问题,曾上书朝廷,要求拨三万北方妇女,结果朝廷许其“万五”。留驻在这里的将士兵卒及其家庭,成了最早的客家先民。所以,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古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二:河源客家文化

河源的客家人有着其他地区客家人共同的族群优点和文化特征,但也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1)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皆以宗族、家族为单位建筑的住宅群,屋形多为围龙屋、四角楼、四合院和吊脚楼等客家屋式。其中河源地区的围龙屋是以半月形为主体,四角楼是以炮楼式为主体,四合院是以天井采光为主体,吊脚楼是以走马楼为主体。除吊脚楼属山寨人居住,有着明显的山民建筑特征外,四角楼、四合院建筑内部设计都与半月形围龙屋有着大同小异之处。

(2)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河源的烹调技术和菜色制作别具一格,如扬名海外的“客家酿豆腐”、“东江盐鸡”、“客家酿猪红”、“客家菜卷”等,都是河源客家人所创造。红焖猪肉、肉丸、焖香菇、炒仔鸭、全猪汤等,也是河源著名的客家菜。

(3)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文化。河源人能歌善舞,有着呤诗作对的习惯。客家民间艺术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戏、舞龙、舞狮、舞春牛、舞纸马、打功夫、杂技等。现在,河源每个县区都有客家歌舞团,紫金县的客家花朝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平县的忠信客家花灯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川县的杂技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和平县的采茶剧团有着汉剧和采茶剧相结合的戏韵。

开幕式现场

高书记与学校各相关负责人共同拉开开幕式红布

高书记在欣赏展览作品

现场气氛热烈

我是谁?

大家认真揣摩作品含义

摄影:彭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