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下午,电信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实训楼B307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红色村庄——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参与人员有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负责学生党务工作全体成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杨日奎担任主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和全军广大指战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
龙川作为广东省第四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2013年7月23日,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下发《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中史字[2013]51号)文件,确认中央苏区范围县为97个,其中江西省49个、福建省37个、广东省11个分别是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平远县、蕉岭县 韶关市:南雄市潮州市:饶平县河源市:龙川县),红色历史丰富而厚重。现存41处革命史迹是龙川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了解和发掘龙川红色资源,加强对老区革命遗址的保护,是现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对古邑龙川的腾飞也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次专题讲座,增长全体党员们对小参村的了解,明白小参村的贡献使学生党员们学习到了革命先烈宽阔的胸怀、爱国、爱党的精神。
据悉,小参村,位于龙川北部一隅,毗邻江西,曾有“入粤第一村”之称。四周五峰环绕,五座山峰酷似五匹骏马朝同一方向奔驰而来。从高处俯瞰,村庄就像一个青花瓷碗。史料记载,此地被称“五马归槽”,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在这里,仰望天空,俯首脚下,驰骋想象,这小小的村庄,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然而,正是这个看似平静的小山村,古往今来,从未平静过。这里,曾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
小参村的由来
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携妻带儿,一路南下,跋山涉水,来到由赣入粤的第一站“小参村”。也许他们觉得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适宜人居,故而世代在此繁衍生息。明末,村中有识之士李世相,十年寒暑苦练,在殿试中考取武举榜首,被崇祯皇帝任为兵部参将,为国效力。据传,后人为纪念他,将原“小三”改为“小参”。可见,小参村有记载的历史,已近800年。
小参村里,仍保存着不少砖木结构散发着古旧气息的老屋。这些建于明清的老屋,大多都在临街一面建有突出的木阁楼,楼墙开有大大的窗户。
小参村的风云岁月
大革命时期组织农会斗地主豪绅
约在1923年,小参村人李云山(又名李协林)离乡出走投军从戎,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国民革命军,并加入国民党,在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时被孙中山委任为粤东第十支队游击司令,参加讨伐陈炯明叛军的战斗。1924年,孙中山令李云山回龙川组建国民党党部,当选为执行委员(据龙川县志记载)。
同年,李云山又去广州参加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毛泽东、彭湃、阮啸仙等农运领导人授课,学习农民武装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道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一起交流农运经验,学习后返回龙川组织农民协会。因龙川县城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强大,未能成事。接着,李云山回家乡小参村组织“五兴龙小参农民协会”,在小参街公开挂牌办公,宣传动员并张贴告示和标语。他发展村中有名望的李国才(清末担任过龙川﹑和平﹑定南等地的千总)、李言宾﹑李旭光﹑李四洪等为骨干,发动农友参加农会,农会会员发展到数十人,以“斗地主豪绅,农民起来做主”“农民起来抗租抗税,废除苛捐杂税”等为革命口号,号召会员和农友合力开展抗租抗税,对抵抗的地主豪绅抓起来戴高帽游村示众,大灭地主恶豪威风,大长农民志气,在小参实行一切权利归农会的管制,农民拍手称快。
后因地主豪绅负隅反抗向伪县政府告状,国民政府派警察到小参镇压农运,并将农运头领李云山抓走,宣布解散农民协会,农运暂停了活动,农民重受地主豪绅压迫,农运失败。
革命英雄“小参连”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派东纵朱文和、蓝梅昌到具有群众基础和革命斗争经历的小参村组建游击武装。小参村120多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并带动张田村、大河村20多人,组建了以小参村人为主的“小参游击连”(共140多人),此连后编入东纵二团三营九连,朱文和同志时任三营营长(九连属他部所辖),“小参连”随大部队参加解放定南、上坪、龙母、老隆、兴宁直至广州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小参连”大部分人留在广州公安部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