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叶红卫教授申报的科研项目《面向现代农业的数据分析与计算机视觉应用》荣获2024年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创新团队)立项,这标志着我校在以“人工智能+”助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叶红卫教授主持的课题团队现有核心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技术能手2人。成员科研背景涉及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食品检测等领域,与河源市本地企业紧密合作,服务当地企事业单位,拥有丰富的一线科技服务经验,在河源市当地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被省、市媒体多次报道。
近年来,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机视觉应用创新团队依托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源市农产品(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大数据产业人才基地,聚焦大数据分析在农业咨询服务的应用、计算机视觉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计算机视觉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应用和计算机视觉在智能养殖管理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创新工作,培养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机视觉技术人才,为我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图1:叶红卫教授作《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案例分享》主题报告

图2团队依托的基地与平台

图3 团队成员谢智阳副教授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图4“河源市农产品(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叶红卫教授及其创新团队成员近3年先后主持参与省科技厅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8项,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横向科研项目多项,与广东精鹰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河源然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大望陂农民合作社、华南农业大学、东莞康视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龙川耀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

图5团队成员徐艳博士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接下来,“面向现代农业的数据分析与计算机视觉应用”创新团队将坚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理念,坚持“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项目为依托、成果为支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路,继续走产学研用路线,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和计算机视觉服务现代农业方面取得有效突破,攻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推进农业农村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使数字技术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